实验室立足创新,重视产学研结合,突出产业应用,积极参与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,有力促进了药材质量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,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药用资源研究、开发和推广应用基地。
在药用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,实验室围绕药用植物资源保护、濒危药材繁育、优良品种选育、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标准提升等开展系统研究。收集、整理、保存种质资源1.5万余份,筛选优良新品系30余个,审定新品种2个;建立太白贝母、黄精等36种濒危药材种苗快速繁育技术体系;优化升级了30余种大宗、道地中药材SOP、SMP和质量标准;明确了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野生分布、储量及利用现状,攻克了部分濒危药材繁育的技术难题,解决了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,从源头上保障了中药材质量安全、稳定、可控。
在中药材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方面,实验室利用药用植物基因组数据库和多元遗传操作体系,解析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,揭示丹参、贯叶连翘、菘蓝等中药材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及分子机制,为中药材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。
结合本草考证、传统用药记载和现代药理评价体系,实验室系统开展了30余种中药单体、复方及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,揭示中药活性物质发挥功效的作用机理,建立综合药效学评价的中药材质量控制及用药安全技术体系,为开发选择性好、毒性低、作用明确的中药创新药物奠定基础。